———各派系統介紹———
-
美式音名系統:使用「C、D、E、F、G、A、B」等字母表示特定頻率的音高,文法上為名詞。若要升、降半音或還原以上七種音,則在後方加入「♭、♯、♮」。 例如:符號為「C♯」,在文章中會寫成「C-Sharp」,為一個複合名詞,口語唸作「C Sharp」。
-
絕對音唱名系統:使用「Do、Re、Mi、Fa、Sol、La、Ti(Si)」等字表示特定頻率的音高,文法上為名詞。若要升、降半音或還原以上七種音,則在後方加入「♭、♯、♮」。
例如:符號為「Do♯」,在文章中會寫成「Do-Sharp」,為一個複合名詞,口語唸作「Do Sharp」。
(備註:這邊寫的是符號化後的絕對音唱名系統,符號化的部分借用了美式音名系統的方法。然而,唱名系統流派眾多,以上僅供參考。)
- 日文音名系統:使用「ハ、ニ、ホ、ヘ、ト、イ、ロ」等字表示特定頻率的音高,文法上為名詞。這七個字母剛好會對應到美式音名系統的「C、D、E、F、G、A、B」。
若要升、降半音以上七種音,則在前方加入「嬰、変」,為形容詞。 例如:嬰ハ(等於美式音名系統的 C♯),為形容詞 + 名詞,也可看成一個複合名詞。
———觀察到的事實———
-
美式和日文音名系統最大差別在於,美式音名系統有符號化,日文音名系統則是全用文字。
-
日本人在使用美式音名系統時,會講「C-Sharp(C Sharp)」,不會講「嬰C(升C)」或「C嬰(C升)」。
-
台灣沒有自己的音名系統。
-
台灣人在系統選擇上有分兩派,古典圈多用絕對音唱名系統;流行圈多用美式音名系統。
-
台灣人在升降記號上有分兩派,一派認為中文語法是「形容詞+名詞」,所以用中文唸美式音名系統時,應該要唸作「升C」,也要把符號從「C♯」改為「♯C」;另一派則認為,這是別人發明的系統,用別人的系統就是要按照原來的符號寫法。 (備註:此處討論的升降記號位置,與五線譜無關,純粹討論美式音名系統)
———個人看法———
-
我個人在用簡譜、級數譜、羅馬譜且要唸絕對音時,會使用美式音名系統,也會照原本唸法,畢竟在查找非中文資料時,沒看過有人把升降放在前面,但對於放在前面的朋友們,我予以尊重,可以溝通就好。
-
我個人在使用五線譜時,會使用絕對音唱名系統,原因純粹是因為國小、國中都是這樣教,習慣已經根深蒂固。
———下集預告———
下篇將討論為何音程、級數、羅馬譜、變化和弦(altered chord)的升降記號要寫在左邊?
bye bye~
>> Ho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