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於 DI-Box 的理解一直改變

2025/06/30

Categories: 聲音工程 Tags:

2016 2018 2025
演出小故事 DI 的主要功能 平衡訊號的必要性?
初次認識前級與 DI 主動式是什麼? 隔離變壓器
要買 DI 結果買了效果器? DI 有阻抗匹配功能?
現代混音器內建阻抗匹配?
還需要接 DI 嗎?

2016 初遇 DI-box

首次演出就出事?

高高興興裝完吉他拾音器,在吉他社成發前一天彩排時,發現接到混音器並把 gain 轉到最大,會超小聲,而且滿是底噪。

初次認識前級與 DI

趕緊衝到樂器行,阿老師:「你要過一顆前級或 DI」,因為當時木吉他前級都要 NTD 6000 以上,大學生的 Eddie 囊中羞澀,只能把主意放到很便宜的百靈達(耳朵牌) DI 去。

最終買了效果器?

剛好在滑臉書的時候,看到有人賣二手 Zoom A3 木吉他綜合效果器,同時也有前級與 DI 功能,我記得好像才 NTD 3000~4000 左右吧!立刻從台中衝到桃園面交,再衝回台中學習使用,隔天馬上就演出了!

當時心裡的謎之聲:DI Box 是直接插入盒,表示接了 DI Box 之後,就可以直接插入混音器了!請問:這樣不就是間接了嗎?沒有直接插入混音器阿 XD


2018 Tada Live House 受訓

在以音樂演出為主的 Tada Live House,做 Stage(舞台技師)一年後,TADA 終於安排了音響與燈光課程,對 DI 重新完整的認識了。(但燈光部份我忘光了 QQ)

DI 主要功能

  1. 非平衡訊號轉平衡訊號:用於長線傳輸,10 m 以上強烈建議一定要做。
  2. 阻抗匹配:吉他是高阻抗,要轉成低阻抗才能進入混音器。
  3. 切斷接地:當有接地產生的噪音時,切斷接地(Lift)方能改善。
  4. 訊號衰減:當輸入過強訊號時,按下 PAD 可以先減少 20dB
  5. 增強訊號:主動式 DI 限定功能「前級」,當訊源電壓太小時,完全只用混音器的前級 Gain 放大訊號,會導致噪聲放大,因此要用 DI 的前級做部份的放大。

發現有趣的事實:主動式是什麼?

前級放在哪,那個什麼就會變成「主動式 XX」,也表示設備必須要「吃電」,當時 Eddie 還直接簡化成前級就是電源啦!(顯然不是)

另外,後級內建在喇叭裡面,就會變成「主動式」喇叭,至於為什麼是後級就是另一個故事了。

以上大概就是當時對於 DI 的理解了!


2025

2023 加入以商演為主的樂健,這兩年也對 DI 有些新的認識!

用平衡訊號的必要性?

一開始進入公司,發現都是直接拿轉接頭,沒在用 DI 的,感到不可思議,甚至有點衝擊。

第一次看到想說:這三小接法XDD

加入樂健前兩個月,每天都在思考為什麼這樣行,最後把線該怎麼焊接也一併推算出來了,沒看過、學過真的不會想到可以那樣接。

長距離(20m)走非平衡無底噪有幾個條件:

  1. 訊源是電壓較高,混音器端不太需要加太多前級的 Gain 參數

  2. 線材屏蔽品質、絞線方式還有連接頭的品質要好,因為平衡訊號目的就是抵銷掉爛線、爛接頭接收到的底噪。

DI 還有隔離變壓器 Isolator 功能?

DI 還有「隔離器 Isolator」的功能,當我們把「阻抗匹配」、「轉平衡訊號」、「PAD 訊號衰減」、「前級」、「切斷接地」全部刪掉,就會變成純純的「隔離變壓器」。

隔離器的功能是「電器隔離」。

舉例:電腦連接 LED 電視牆與混音器,LED 如果是 110v,混音器是120v,兩邊不相等時,就會有不可忽略的噪聲產生,此時就需要接上隔離變壓器。

DI-box 不一定有阻抗匹配的功能

拿到吉他,什麼 DI 都能插嗎?

大錯特錯!不要有洞就亂插~

吉他的輸出阻抗隨便都幾千幾萬 Ω,因此 DI 的輸入端要是 Hi-Z 設計,如果 DI 輸入阻抗有到 100 萬 Ω,也許就能應付 80%~90% 以上的常規拾音器了吧!

然而,不是每個 DI 的「假想預設」都是設計用來接吉他上的,有的 DI 線圈設計甚至只是不會改變阻抗值的純隔離變壓器。

現代數位混音器內建高阻抗 ?

先看看阻抗高低定義:

類型 通常 表示的阻抗範圍 常見用途
Low-Z 50Ω ~ 600Ω 類比混音器的 Mic in 輸入孔
Med-Z 1kΩ ~ 20kΩ 類比混音器的 Line in 輸入、現代數位混音器的 Mic in 與 Line in 孔
Hi-Z 最少 >100kΩ 被動吉他、貝斯等拾音器
Ultra Hi-Z >1MΩ ~ 10MΩ Piezo 拾音器專用 DI/前級

以數位混音器 Midas M32R 輸入孔舉例:

接孔類型 輸入方式 輸入阻抗
XLR Input 非平衡訊號輸入 10 kΩ
XLR Input 平衡訊號輸入 10 kΩ
Phone Jack 非平衡訊號輸入 20 kΩ
Phone Jack 平衡訊號輸入 40 kΩ

最理想的阻抗匹配要滿足「混音器輸入阻抗:訊源輸出阻抗 ≥ 10:1 」。

現場實務上,4:1 可能也聽不出音質損耗,但在錄音室就可能會聽得出來。

現代混音器阻抗提高後,還需要 DI 做阻抗匹配嗎?

現代數位混音器,已經提高輸入阻抗到 10k 以上了,幾乎都不需要 DI 做阻抗匹配了,因為直接接到混音器就已經匹配。

大部分的訊源,例如:任何麥克風、KB 等等,幾乎都不用透過 DI 做阻抗轉換了,少部份較低阻抗的吉他/貝斯拾音器或許也可以直接接入。

木吉他界的名器 Sunrise 拾音器,阻抗只有 2k,用 TS 導線接入 Midas M32R 的 Phone Jack。

混音器:拾音器 = 20k:2k = 10:1。

確實滿足理想的阻抗匹配。

但是因為 Sunrise 的輸出電壓極低,如果只靠混音器的前級做電壓提升,可能會得到很大的底噪,吉他/貝斯手還是自備專用拾音器前級最好。

混音器與訊源本身阻抗匹配、線材夠好不怕非平衡噪聲,或許只有超級長距離時才「必須」要走DI 了?

本篇為了使讀者易懂,把名詞「電平 level」全部換成「電壓」,事實上二者之間也用公式可以換算,但是在音響領域會講 level,單位是 dBu。

後記

最近才學一些基礎電子/電路學,於是又想通了一些 DI 的原理,原本只是分享一下思維的轉變(不一定需要 DI 這件事),結果不小心開啟了教育家模式XD

>> Home